存档

‘ARM Box’ 分类的存档

启用Raspberry树莓派的i2c总线

2015年3月20日 没有评论

其实我是在看mono的i2c接口程序,发现我的/dev里面没有i2c-0和i2c-1这两个设备,于是查了一下。发现按照国内大部分教程为linux添加i2c-dev的驱动以后,并没有解决问题。翻墙找了找,如果单纯添加驱动不能解决问题的话,就需要修改/boot/config.txt了。

修改/boot/config.txt方法:

找到 device_tree_param=i2c_arm=on 和 device_tree_param=i2c_vc=on ,然后将其前面的注释去掉。

树莓派应该是有两条i2c总线?我不确定。不过一般情况在,/dev中会有i2c-0和i2c-1两个设备,上面两条如果只取消注释一条的话,那么只会出现一个i2c设备。i2c_arm对应的是i2c-1,i2c_vc对应的是i2c-0。

修改/etc/modules-load.d/raspberrypi.conf方法:

最后面添加i2c-dev。

这时候重启应该就可以看到/dev里面的i2c设备了。

再往下可以安装i2c-tools来查看工作状态了。这个自行搜索怎么用吧,我也没研究呢。

题外话:

  • 从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出,config.txt的优先级要比linux内核驱动的优先级高,可以直接关闭设别,这样驱动也就无效了。
  • config.txt里面有i2c的速率设置方式,相应模块也有速率设置的方式,这两个优先级没有测试。
  • 有的linux发布上还有blacklist的设置,还需要从黑名单中去掉i2c设备。ArchLinuxARM这个是空的。
  • 目前是在Pi 1 B+上进行的测试。在Pi 1 B和Pi 2 B上还没有测试。根据文档看,貌似有区别,但是中说纷纭,有待测试。
  • DS1307硬时钟是i2c接口的,所以在使用DS1307前,需要保证i2c正常。

树莓派2上玩ArchLinux+LAMP(3):安装MariaDB、Apache和PHP

2015年3月7日 没有评论

系列文章:

(1)TF卡制作环境:http://just4fun.cn/?p=725

(2)TF卡制作:http://just4fun.cn/?p=727

 

MariaDB是在Oracle收购MySQL以后,社区做的开源分支。目前ArchLinux已经把MariaDB作为了MySQL的默认替代,我们这里也以MariaDB作为替代。MariaDB和MySQL协议兼容,内部应用也保持原样,所以除了在安装的时候不一样以外,后面的步骤的都类似。Apache和PHP就不说了,大家都懂的。

1.安装和配置MariaDB

(1)首先使用pacman –Syu升级系统上的现有的组件。

(2)接着执行pacman –S mariadb。这个命令会安装MariaDB服务器端、客户端命令行工具和客户端库。

(3)使用systemctl enable mysqld.service命令启用MariaDB服务。使用systemctl start mysqld.service立即启动MariaDB。

(4)启动以后,使用mysql_secure_intallation命令启用安全配置向导。按照向导回答问题就好。具体问题代表什么请自己查询MariaDB或者MySQL的资料。

(5)如果你不需要开启root的远程访问,这个时候你的MariaDB就已经安装好了。如果你需要开启root的远程访问,那请往下继续。

(6)执行mysql –u root –p,之后会提示你输入密码。密码是刚才安全向导中设置过的。除非你没设置。

(7)先执行use mysql;然后执行grant all privileges on *.* to ‘root’@’%’ with grant option;

(8)再执行grant all privileges on *.* to ‘root’@’%’ identified by ‘mypass’ with grant option;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缺少最后面的分号。上面mypass是针对远程时候root的密码,可以改成自己的。可以单独设立。执行两边是因为第一遍生成了一个没有密码的账号,第二个开启密码。

(9)之后exit退出,就全部OK了。

 

2.安装配置Apache和PHP

把Apache和PHP一起写是因为可以利用pacman提供依赖管理,在安装PHP的时候,自动安装好Apache。

(1)执行pacman –S php-apache安装apache和php的所有组件。

(2)执行vi /etc/httpd/conf/httpd.conf配置apache

LoadModule mpm_prefork_module modules/mod_mpm_perforl.so

替换

LoadModule mpm_event_module modules/mod_mpm_event.so

这是archlinux的wiki中要求的,原因我没去研究。

再在最后部分添加

LoadModule php5_module modules/libphp5.so

Include conf/extra/php5_module.conf

这会将php5的相关配置包含到httpd.conf中。

(3)执行vi /etc/php/php.ini配置php

我这里保持默认就可以了

 

3.测试

测试其实非常简单,写一个phpinfo页面就好了。

分类: Apache, ARM, ARM Box, Linux, MySQL, PHP, Raspberry Pi 标签:

树莓派2上玩ArchLinux+LAMP(2):TF卡制作

2015年3月1日 没有评论

系列文章:

(1)TF卡制作环境:http://just4fun.cn/?p=725

 

前一篇写了怎么搞环境,这一节就开始做卡。这一节介绍的内容,对于制作树莓派1和树莓派2的ArchLinuxARM的Root FS,都是一样的。

在准备开始前需要准备好一个好用的读卡器。我之前就被一个不好用的读卡器折腾了一晚上才做好一个卡,不然算上下载的话,10分钟也足够了。

下面开始制作过程:

(1)启动之前我们做好的虚机,确保网络是通的。

(2)使用wget http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arm/os/rpi/ArchLinuxARM-2015.02-rpi-2-rootfs.tar.gz 下载当前最新版的rootfs,树莓派1可以使用ArchLinuxARM-2015.02-rpi-rootfs.tar.gz 。这两个不能混用,因为树莓派1的ARM处理器是arm5指令集,树莓派2是arm7指令集。也就是说二进制代码不一样。

(3)在电脑上插好带有TF卡的读卡器,然后在vbox虚机的窗口的菜单:设备->分配USB设备菜单里,选择读卡器设备。这时电脑会安装一个vbox的usb设备,资源管理器里面磁盘也会消失,虚机里面会有新设备提示。

(4)确保用ls –l /dev/sd* 能看到新的sdb,在进行下一步。

(5)使用fdisk /dev/sdb进行分区。o命令先清除掉原有分区记录,n命令在创建第一个分区,id默认1,起始扇区默认使用2048,结束扇区使用+100M。在用t命令,将这个分区类型修改为c。再用n命令创建第二个分区,id默认2,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默认。之后用w命令写入分区信息。

(6)这时在用ls –l /dev/sdb*,应该可以看到sdb1和sdb2。

(7)使用mkfs.vfat /dev/sdb1格式化第一个分区,然后mkdir boot创建这个分区的挂载目录,用mount /dev/sdb1 boot挂载第一个分区。

(8)使用mkfs.ext4 /dev/sdb2格式化第二个分区,然后mkdir root创建这个分区的挂载目录,使用mount /dev/sdb2 root挂载第二个分区。

(9)使用bsdtar –xpf ArchLinuxARM-2015.02-rpi-2-rootfs.tar.gz –C root 命令将rootfs解压缩到root目录。为确保缓存内的数据被写入,可以再执行一个sync命令。

(10)再执行mv root/boot/* boot,把rootfs里面boot内的文件全部剪贴到boot分区的目录。

(11)这时就可以执行umount boot root了。执行完毕拔读卡器就好。

这时你就可以把TF卡查到树莓派2上面开始测试了。插上电源,连好网线,可以直接ping一下alarmpi这个主机名。如果Ping不到的话,可以到家中路由器的dhcp管理里面看看名为alarmpi的名字对应的ip是什么。

分类: ARM, ARM Box, Linux, Raspberry Pi 标签:

树莓派2上玩ArchLinux+LAMP(1):TF卡制作环境

2015年3月1日 1 条评论

之前写过树莓派官网不再提供ArchLinuxARM的img下载,我们可以直接从ArchLinuxARM网站下载树莓派或者树莓派2的Root FS,相应的也就不想再需要在把img刷到TF卡以后在调整分区大小。那么我就来总结一下制作TF卡的过程。第一步需要先准备制卡环境。

img文件有其方便的一面,比如img文件有win32的制作程序,我们在现有的windows环境制作就好了。但是改为Root FS之后,就需要准备一个Linux环境来制作TF卡。

由于大多数人不一定有现成Linux环境,或者不想装双系统,或者现有Linux环境使用麻烦,所以我们这里介绍一个使用VirtualBox(下面一律简称为vbox)安装ArchLinux环境来制作。我之前就是有一个Ubuntu的vbox虚机,但是制作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使用sudo,都会提示我权限不足,索性Ubuntu虚机删掉,安装一个全新的ArchLinux虚机。

我之前写过在D630上安装ArchLinux,其实做vbox的虚机,与之过程类似,但是由于制作TF卡的要求比较低,我们可以简化这个过程,然后加上必要工具安装的过程。下面就是安装过程:

(1)先下载Virtual Box的最新版本。地址:https://www.virtualbox.org/wiki/Downloads。只要不是太旧的版本就好,因为太旧的版本不支持挂载USB设备。当前版本是4.3.22。

(2)下载最新的ArchLinux的iso文件。当前版本是2015.2。这里推荐从http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下载。这里是清华学生网管协会的镜像网站,不管是ArchLinux还是ArchLinuxARM都有镜像,速度还不错。

(3)在安装好Virtual Box以后,在里面创建一个ArchLinux虚机,32位的就好,内存建议1G以上,不过估计512MB就足够了。

(4)为虚机挂载之前下载的ArchLinux的iso之后启动,会进入到ArchLinux的LiveCD环境,先ping一下外网,看是不是网络已经通了。我们的这个环境创建,会直接从网络来完成安装。一般只要不是vbox虚机的网络配置有问题,应该是直接可以ping通的,ArchLinux已经默认支持虚机里面的虚拟网卡了。

(5)我们使用ls –l /dev/sd*命令,应该可以看到sda和sdb。sda是LiveCD的根系统,已经分区。sdb是虚机的硬盘,还没有分区。

(6)我们直接使用fdisk /dev/sdb格式化虚机的硬盘。先用n命令创建一个分区,默认使用分区id为1,使用默认起始扇区2048,结束位置使用+4G,在用t命令将这个分区类型改为83。这个分区是作为swap分区。

(7)接着我们在用n命令创建第二个分区,id默认为2,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都是默认,类型也不需要改变。这个分区是用作根存储。然后使用w命令保存分区信息。

(8)使用mkswap /dev/sdb1命令来格式化这个交换分区,然后使用swapon /dev/sdb1起用这个交换分区。

(9)使用mkfs.ext4 /dev/sdb2命令来格式化这个分区。然后用mount /dev/sdb2 /mnt将挂载到文件系统上。

(10)编辑LiveCD上的/etc/pacman.d/mirrorlist文件。这里面是pacman的镜像列表,我们只留下清华这个系统,或者163的镜像。vi编辑器怎么使用这里就不介绍了。

(11)在编辑完以后,使用pacstrap –i /mnt base来向刚才创建的分区灌入Root FS,按照屏幕提示操作就好。整个过程我这里大约花了不到10分钟,这个时间会根据带宽和选择的镜像不同,时间长短也不同。

(12)在上一步结束之后,使用genfstab –U –p /mnt >> /mnt/etc/fstab命令,来生成新系统上的fstab文件,这里面会包括之前我们创建的交换分区。

(13)接下来执行arch-chroot /mnt /bin/bash来启用新的shell环境,这个时候已经切换到我们之前做好Root FS的sdb2来作为我们的文件系统根。显示新的提示符之后,标示执行成功。

(14)之后编辑/etc/locale.gen文件,只留下en_US.UTF-8即可,然后执行locale-gen命令。

(15)执行echo LANG=en_US.UTF-8 > /etc/locale.conf来生成locale.conf。这一步和上一步,都是来生成系统使用的语言和编码。如果之后这个系统会被用来跑桌面系统,同时还使用中文环境,可以把zh_CN.UTF-8加上。

(16)执行 ln –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。这会为时区设置创建一个软连接到北京时间。

(17)执行hwclock –systohc -utc来将vbox虚机的bios时间改为格林威治时间。这个是ArchLinux建议的设置。由于我们已经设置了时区信息,所以系统显示时间还是会使用北京时区来显示的。

(18)执行echo myhostname >/ect/hostname来设置当前虚机的机器名。

(19)执行mkinitcpio –p linux来创建ramdisk环境。

(20)使用passwd来修改新系统的密码。

(21)使用pacman –S syslinux命令,安装syslinux。syslinux是新系统的bootloader。安装成功以后执行syslinux-install_update –i –a -m这会更新新系统硬盘分区启动扇区信息。

(22)修改/boot/syslinux/syslinux.cfg文件,这里面是syslinux加载内核文件的配置信息。我们的新系统,在自己启动以后,根文件系统的分区名字会变成sda2,所以把里面加载内核文件的路径位置的分区改为sda2。

(23)这个时候执行exit命令,回到之前的shell环境。执行成功后,提示符会变成原来的样子。

(24)执行umount –R /mnt,然后执行reboot。

(25)看到系统关闭的时候,在vbox的虚机菜单中,将之前挂载的iso去掉,使之从虚机自己的虚拟硬盘启动。

(26)重启后,使用root账号用之前修改的密码登录。

(27)可以ping一下外网看看网络是不是通的,如果没有通,执行ip link看看提示信息。如一般情况会有两个网卡,一个是lo,这个是换回软网卡,一个是enp0s3。或者是和enp0s3类似的名字。这个就是我们网卡的设备名字,使用dhcpcd enp0s3来启动这个网卡上面的dhcp client。如果想每次自动启用dhcpcd或者使用静态域名,请查询ArchLinux的Wiki。在提示信息过后,回到提示符以后,可以再试试ping一下。

(28)网络连通以后,使用pacman –S dosfstools命令,安装格式化dos分区的命令集。这是因为我们的树莓派和树莓派2的TF卡会有一个100M的fat分区。

到此,这个虚机环境已经可以为我们来制作树莓派和树莓派2上面的TF卡了。当然如果你要是玩其他跑ArchLinuxARM的板子的话,例如:Cubieboard1/2/3,也可以使用这个环境来制作TF卡。

分类: ARM, ARM Box, Linux, Raspberry Pi 标签:

树莓派和树莓派2的ArchLinuxARM的影像文件

2015年2月27日 没有评论

之前我发货一篇《修改树莓派ArchLinux分区的大小》,现在这篇文章过时了。

原因是树莓派网站不在提供ArchLinuxARM的img文件,响应的ArchLinuxARM网站也不以img格式来发布新版本。ArchLinuxARM直接提供了RootFS包,需要找一个Linux的机器对tf卡进行分区,再将RootFS解压缩到tf卡。这样就不再需要重新调整分区大小了。

今天树莓派2已经到手,顺手下载了树莓派、树莓派2、Cubieboard、Cubieborad2的ArchLinuxARM的2015.2的包,找时间做一个纵向的大评测。今天不上照片了,照片还在手机里……

ArchLinuxARM 2015.2的Pi和Pi2的内核是3.18.2,sun4i和sun7i的内核是3.4.103。这个纵向大测试会相当的值得期待。

话说当初在用Cubieboard做评测的时候,ArchLinuxARM的内核还是3.0.58,据说是因为Allwiner不出新驱动……现在看A10芯片还是沾了A20芯片的光,才有新内核可用。树莓派不存在这个问题,内核都是最新的,话说是不是过段时间就有Kernel 4用了呢?

期待啊~~~

分类: ARM Box, Linux 标签:

要不要再做一次两代树莓派之间的性能对比呢?

2015年2月15日 8 条评论

2015-2-2树莓派2开始发售了,ArchLinuxARM的Pi2版本也在2015-2-8发布了,PHPSpead还是原来的老样子,版本没有啥变化,还是1.0 BETA。从网站的访问分析,有不少访客都是根据搜索和固定连接过来的,不少固定连接都是链接到性能对比页。2年过去了,纠结要不要再做一个性能对比呢……

分类: ARM Box, Linux 标签:

Cubieboard下ArchLinux的sun4i-gpio独立驱动程序包

2013年4月24日 1 条评论

本来是想给Arch做的,结果Arch升级到3.0.57-2之后自带了,该修Script.bin就可以了。这个留给用其他版本的朋友吧。不保证能在其他非3.0的版本的内核上使用。另外,也需要修改script.bin。

下载地址

解压缩以后会有一个sun4i-gpio的目录,进去以后make clean在make modules。如果有错的话,自己修改Makefile。ko安装成功以后,会有/sys/devices/virtual/misc/sun4i-gpio存在。

分类: ARM, ARM Box, Linux 标签: , ,

在ArchLinux里面使用mjpg-streamer

2013年4月23日 没有评论

首先需要摄像头能驱动起来,驱动起来的标志是存在/dev/videoX这类的设备。然后使用paman安装mjpg-streamer。安装好之后在/usr/share/mjpeg-streamer里面会有一个start.sh脚本,修改未注释的那行开头的./。如果你的摄像头是JPEG模式的话,应该就能开始工作了。如果提示格式错误,如下修改:

mjpg_streamer -o "output_http.so -w ./www" –input "input_uvc.so –device /dev/video0 –fps 5 –resolution 640×480 –yuv"

一般情况需要改一下,因为目前YUV模式输出的摄像头比较多。看到入这个图显示的时候,mjpg-streamer应该就已经跑起来了。

image

按照上面提示的端口访问网站,就能访问到一个网站,里面有浏览器访问的例子。如果遇到不能显示,建议换个浏览器试试。下图是我从网页里面截取的我这里的图。

untitled

在Cubieboard的ArchLinux下驱动RTL8188eu无线网卡

2013年4月23日 3 条评论

原来图省事买了一个水星(Mercury)MW150US网卡,因为Cubieboard和Archlinux都内置RTL8129cu的驱动,结果买回来lsusb发现不是8129cu芯片,是8188eu的芯片。如果你用lsusb看到0bda:8179,那么恭喜你你也中标了。这两个芯片管脚兼容,但是驱动不太一样。在网上找到一个大神利用杨梅派2的驱动修改树莓派下Archlinux驱动的博客(地址),我也照他的过程编译出了Cubieboard下Archlinux的驱动。

我在百度盘上共享了我修改的源码包(地址)。如果在Cubieboard的ArchLinux下,只需先“pacman –S base-devel”之后,再解压缩进入目录执行“make && make install”就自动生成并部署了8188eu.ko。之后modprobe或者修改/etc/modules-load.d都可以了。

分类: ARM, ARM Box, Linux 标签:

关于《为Cubieboard的TF卡安装Archlinux》的修订

2013年4月22日 1 条评论

本篇对于《为Cubieboard的TF卡安装Archlinux》进行修正。

修正的内容是在将最后umount之前,多执行一步“cp /tmp/arch/boot/uImage /tmp/boot”。这一步主要是用archlinux带的内核替换sunxi_hwpack中的内核。这两个内核都可以正常使用,没有什么额外的影响,但是驱动模块无法正常使用,需要自己重新编译。

这个问题是在cubieboard上无法驱动摄像头以后,才发现的fat分区中的内核与ko版本不一致的问题。上面那一个操作可以避免不一致。

分类: ARM, ARM Box, Linux 标签:

修改树莓派ArchLinux分区的大小

2013年4月17日 没有评论

Arch Linux ARM给所有的盒子都提供了安装包,唯独给树莓派提供的是img文件。这个文件2G大小,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多大的SD卡,最终刷完img文件之后只能使用2G大小的空间。这就需要为这个分区扩容。

一般情况下,这个SD卡上面会有2到3个分区,这个根据不同的linux发布不同而不同。一个是FAT的分区,用来放启动时候的内核,一个是Linux分区,这个是rootfs。如果有第三个分区的话,一般是交换分区。Arch Linux ARM一般是两个分区。

本文以16G的SD卡为例,来进行演示。首先将Arch Linux ARM最新的img刷到SD卡上,这个不过程不复述了。然后准备一个Linux虚机,将插上SD卡的读卡器挂载到Linux环境中。

首先确保SD卡上面的分区没有被mount,然后使用parted命令。进入parted之后,首先使用unit s将显示的单位改成扇区。然后使用print列出SD卡上分区的信息。从下图中,我们能看整个磁盘/dev/sdb上面有30865408个扇区,Linux分区开始于186368扇区,结束于3481600扇区。

接下来问我们要删除linux分区,然后重新创建这个分区,并占满整个SD卡,这个过程只修改分区表,不修改实际数据。但是仍然建议备份卡里面的数据。执行rm 2来删除第二个分区。然后使用mkpart primary 186368 30865407来重新创建这个分区。186368来自于我们刚才看到的linux分区的起始位置,30865407来源于整个SD卡的的扇区数量,由于扇区是从0开始的,那么最后一个扇区就是30865408-1。然后使用quit命令退出parted。

接下来执行e2fsck –g /dev/sdb2 和 resize2fs /dev/sdb2来修复文件系统,以适应大的分区。

image

这时候,分区大小已经扩充完成。查到树莓派上就可以用df -h来查看新的rootfs的大小了。

image

分类: ARM Box, Linux, Raspberry Pi 标签:

为Cubieboard的TF卡安装Archlinux

2013年4月16日 5 条评论

ArchlinuxARM官方支持Cubieboard,其下载网站有一个安装指南,但是前面如何分区这块没有说清楚,另外ArchLinuxARM官方提供的bootloader有问题,需要使用sunxi官方的bootloader,也就是下文中下载的hwpack。需要说明的是,和树莓派上的Archlinux不同,Cubieboard上面的Archlinux对HDMI并没有驱动起来,这样Cubieboard启动时显示器是黑屏的,这时已经可以ssh来远程访问管理配置了。树莓派的ArchLinuxARM内核是3.6,Cubieboard的ArchLinuxARM的内核是3.0。这个估计是sunxi官方驱动只支持3.0的原因。

下面开始安装过程。

1.下载必须的文件。

首先下载bootloader和驱动,地址: http://dl.linux-sunxi.org/amery/sunxi-3.0/latest/cubieboard_hwpack.tar.xz

image

接下来下载ArchLinuxARM的最新安装包,地址 http://archlinuxarm.org/os/ArchLinuxARM-sun4i-latest.tar.gz

image

2.对TF卡分区和格式化。

根据读卡器的不同,TF卡在linux里面可能被识别成不同的设备。我这里就被识别成硬盘,设备名是sdb。如果识别成sd卡的话,设备名会是mmcblk0之类的。不管识别成什么样的设备,后面的过程都是一样的,不会有什么影响。后面我就以我的读卡器情况为例。

对TF卡分区需要有一个Linux环境。由于我没有安装Linux的PC,所以我使用虚机中的Linux环境。插上读卡器以后,再把读卡器这个USB设备挂到虚机上。虚机宿主使用vmware ws或者virtualbox都是可以的,linux发布我用过Ubuntu和ArchLinux,操作没有区别,但是Ubuntu需要全部在sudo下实行,以获得特权。

一般情况下,安装AcrhLinuxARM需要最少两个分区,一个是32M以上的FAT分区,一个是剩下空间的ext4分区。FAT分区主要是放内核和bootloader的配置文件。另外一个分区是rootfs。由于bootloader比较大,分区的时候需要把第一个分区往后挪1M左右,以防写上去的bootloader会覆盖fat分区的目录表。

下面这个是我的TF挂到虚机以后的情况。使用dd命令清除TF卡的分区表,然后使用fdsik重新分区。

image

执行fdisk /dev/sdb之后,fdisk会提示没有分区表。这个时候先用c命令将fdisk改为DOS兼容模式。然后使用u命令修改使用的分区单位为扇区(sector)。然后使用n命令创建分区。在提示分区类型(Partition type)的时候,选择p(主分区),然后选择1(第一个分区),在第一个扇区位置填写2048。因为前面我们说了要往后挪1M的空间,一个扇区是512字节,那么2048个扇区正好是1M的空间。第一个扇区的编号为0,那么0到2047正好是2048个,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分区从2048扇区开始。接下来在结束扇区填写+64M,指定第一个分区为64兆大小。

image

接下来使用t命令修改刚才创建的分区的类型,修改为c。代表Win95支持LBA的FAT32类型。然后使用a命令,在这个分区上面加可启动标志。

image

接下来创建第二个分区。先试用p命令列出已经创建好的分区,目的是查看之前创建好的分区的结束扇区。我们可以看到结束扇区是133120。

然后使用n命令创建新分区,还是选择p创建主分区,然后设定为2号分区,在开始扇区位置填写133121,结束扇区使用默认值,占满整个TF卡。然后使用t命令,设定类型为83,也就是Linux分区。

image

接下来再用p看一下分区的结果,然后使用w命令把修改写回TF卡后退出。

image

接下来格式化两个分区。使用mkdosfs /dev/sdb1命令格式化第一个分区。使用mke2fs –t ext4 /dev/sdb2命令格式化第二个分区,遇到提示的时候,可以直接回车略过。

image

然后在/tmp下面创建boot和arch两个临时目录,把sdb1挂载到boot,把sdb2挂载到arch

image

3.部署响应文件。

使用tar zxf ArchLinuxARM-sun4i-latest.tar.gz –C /tmp/arch 将rootfs解压缩到第二个分区。然后使用tar Jxf cubieboard_hwpack.tar.xz 解压缩bootloader。解压好以后当前目录会出现三个目录。

然后分别使用dd if=bootloader/sunxi-spl.bin of=/dev/sdb bs=1024 seek=8 和 dd if=bootloader/u-boot.bin of/dev/sdb bs=1024 seek=32 两个命令来写bootloader

image

然后把kernel下面的所有文件拷贝到第一个分区。然后卸载两个分区。

image

这时候就可以把TF卡插回Cubieboard了。

插电接网线以后,到路由器的dhcp客户端列表里面就能找到Cubieboard了。

image

由于内置sshd,所以这个时候也可以用ssh远程登录了。

image

到此安装过程结束。

分类: ARM Box, Linux 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