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盘的安装盘制作,参考前文:http://just4fun.cn/?p=685。安装过程参考Arch Linux Wiki的Beginner’s Guid

  1. 开机使用U盘启动以后,直接选择“Boot Arch Linux (x86_64)”。机器已经支持64位了,又是4G内存,没有理由还选择i686的方式了,启动之后会自动登录的root账号。

  2. 由于咱也不懂其他的语言,暂时不修改键盘和语言之类的内容,直接开始配无线。我的这个D630是4965无线网卡,当前版本的Arch直接支持,使用“ip link”命令已经可以看到网卡的设备名为wlp12s0,所以直接使用“wifi-menu wlp12s0”连接无线。如果没提示直接出来了,那么就是已经连接成功,这个时候可以ping一下某个知名网站看看。说个题外话,有人说www.baidu.com 的存在意义就是用来ping网通不通的,很有意思10年前大家都是在ping www.sina.com.cn,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开始ping www.baidu.com 了,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。

  3. 接下来准备存储,其实就是分区。U盘启动以后,机器的硬盘设备名为sda,U盘的设备名为sd2。我习惯使用fdisk,所以接下来就是fdisk /dev/sda。先删除所有存在的分区,再创建两个主分区。第一个分区为4G,主当交换分区,剩下的都给/。好处就是省事。创建完成以后,将sda1的类型改为82,将sda2设置为可启动,然后保存退出。fdisk删除使用d命令,创建使用n命令,修改类型使用t命令,修改启动标志使用a命令,查看分区表使用p命令,查看帮助使用m命令,保存退出使用w命令。

分区之后是格式化,使用mkfs.ext4 /dev/sda2格式化根分区,使用mkswap /dev/sda1格式化交换分区,使用swapon /dev/sda1启用交换分区。

格式化完毕使用`mount /dev/sda2 /mnt将根分区挂在当前目录的/mnt位置。

  1. 在向sda2灌rootfs之前,先修改pacman的镜像列表。当前镜像列表的最后一项就是163的镜像服务器,可以把前面的都删掉。如果你有多个其他的镜像网站可选,可以先ping一下,选一个最快的。使用vi /etc/paman.d/mirrorlist开始编辑。vi怎么用自己去网上查吧

  2. 修改好以后,使用pacstrap –i /mnt base来安装基本系统,也就是灌rootfs。后面是一路回车,就可以完成。从屏幕提示看,可以知道Arch不是使用光盘上的安装包,而是从刚才修改的mirrorlist里面的镜像服务器来下载安装需要的文件。

  3. 安装完成以后,使用genfstab –U –p /mnt >> /mnt/etc/fstab来生成系统的fstab文件。

  4. 接下来就可以使用arch-chroot /mnt /bin/bash将当前shell的根目录换成/mnt了。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提示符已经和刚才不一样了。

  5. 接下来在更换过来的根目录里面分别设置/etc/locale.gen文件并使之生效,然后修改/etc/locale.conf。这个是设置新系统的语言环境。使用vi /etc/locale.gen命令打开这个文件,然后把需要使用的语言前面的#号去掉,我这里使用的是en_US.UTF-8,另外我还打开了zh_CN.UTF-8,执行locale-gen生成locale。然后使用echo LANG=en_US.UTF-8 > /etc/locale.conf来生成这个文件。

  6. 由于中国人都是使用国际标准键盘,所以键盘和控制台字体就都不修改了,直接使用默认设置。

  7. 接下来执行ln –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设置当前时区为上海。然后使用hwclock --systohc --utc来设置系统硬件时钟为UTC模式,也就是说机器BIOS时间代表格林威治时间。根据Arch Linux Wiki的说法,这是建议设置,也可以设置为localtime,但是会有一些一直bug,而且没有计划修改这些。我很郁闷,我用了这么多年电脑,BIOS里面的时间都是本地时间。没办法,改吧。

  8. 核心模块这个时间点不配置,跳过。

使用echo myhostname > /etc/hostname设置机器名。hosts文件不需要修改,使用默认就好。

接下来网络配置这块比较重要,因为需要安装一些组件,一边重启后可以继续使用wifi-menu。这需要执行pacman –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wpa_actiond安装相应的程序包。相关配置重启之后再做。

使用mkinitcpio –p linux创建ramdisk环境。

使用passwd修改root的密码。

使用pacman –S syslinux安装bootloader,然后执行syslinux-install_update –i –a -m来使syslinux生效。之后使用vi /boot/syslinux/syslinux.cfg修改bootloader启动时加载的分区。

之后就可以重启了,执行“exit”返回之前的shell,执行umount –R /mnt去掉/mnt挂载的sda2,然后就可以“reboot”了。

重启之后,可以创建新用户,或者安装其他软件。我是用命令systemctl enable netctl-auto@_wlp12s0_.service打开了自动登录无线。

2025-08-31 注: 1.现在可以用ventoy启动iso了,比当年简单了好多。2.我的d630被媳妇开窗户雨淋了。